|
战争爆发后,里芬斯塔尔曾经在前线作过短暂的战地记者,因为不满德军的暴行失望地回到柏林并开始拍摄电影《低地》。和《蓝光》一样,这部影片充满善与恶、理想与现实的争斗,正义的力量来自纯洁的山林,邪恶则诞生在所谓的文明社会。这部电影命运坎坷,拍摄断断续续,发行遭遇诸多困难,直到1954年2月才举行首映。德国战败后,里芬斯塔尔在境内四次被捕三次逃脱,还曾被投入精神病院,最后非纳粹化政治清洗国家委员会将里芬斯塔尔定性为 纳粹同情者 。官方的政治审判并没有给里芬斯塔尔带来平静的 生活 ,1949年,慕尼黑《周刊》杂志刊登了一篇关于《低地》的报道指责影片中的群众演员来自集中营,虽然最后法院判决《周刊》败诉,但不实的报道还是已经传播开去,光荣不复存在,里芬斯塔尔被欧洲电影业边缘化,她的生活需要另寻起点。
链接:《真实的风景:世界纪录电影导演研究》

纪录电影的话语权-《纪录电影导演研究》
英国纪录电影运动:结语-《纪录电影导演研究》
深入时代的心脏:帕尔·罗伦兹-《纪录电影导演研究》
时代背景:罗斯福年-《纪录电影导演研究》
社会学电影的缘起-《纪录电影导演研究》
帕尔·罗伦茲的电影风格-《纪录电影导演研究》
《大河》的风格-《纪录电影导演研究》
电影的美感和政治功能-《纪录电影导演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