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诗意现实的力量
从1934年进入英国邮政总局电影部,到1951年赴希腊拍片失足坠海而逝,詹宁斯短短17年的电影生涯总共拍摄了近40部影片,其中绝大多数是纪录片。这些纪录片从题材上大致可分以下几类:
是反映英国工业成就和影响的影片,如《蒸汽火车头》、《机器人的诞生》;二是以 传播 和媒介为 主题 的影片,如《邮政总局的历史》、《便士之旅》;三是记录英国社会 生活 和历史的影片,如《英格兰的收获》、《闲暇时光》、《昆伯兰 故事 》、《家庭的肖像》等影片;第四类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则是战争纪录片,其中既包括《来自美国的 演讲 》、《伊奥尼》这样的时事新闻片,也包括《伦敦可以坚持》、《倾听不列颠》、《春季攻势》、《工人的福利》、《消防员》、《提摩西 日记 》等反映战时生活的影片,还有《莉莉·玛莲的真实故事》、《战败的民族》等思考型的反敌宣传片。
詹宁斯的纪录片以独特的视角、意象化的表现、诗化的结构和超越现实的哲思完成了对现实的诗意重构。这种重构的价值在于重塑了特定时期英国民族精神;而大量流行元素和公众意象的运用,是搭建重构的 集体想象 的有效手段;如果结合詹宁斯的现代主义哲学来看,则所谓 诗意的重构 实质上是理性与想象调和的产物,是身兼 诗人 和学者的詹宁斯给终身思考的科技一 自然 二元问题一个不完美的答案。
链接:《真实的风景:世界纪录电影导演研究》

大师的天空:《真实的风景:世界纪录电影导演研究》
纪录的乌托邦:罗伯特·弗拉哈迪
《愚公移山》:降低拍摄行为,提高拍摄有效性
《愚公移山》:抓住拍摄对象遗忘摄影机的时刻
《愚公移山》:适当范围的隐藏摄影机拍摄
《愚公移山》的影视语言风格
《愚公移山》同步录音的运用
《愚公移山》解说的视角与风格-《纪录电影导演研究》
《愚公移山》结语:记忆之镜
诗意的重构:汉弗莱·詹宁斯-《纪录电影导演研究》
汉弗莱·詹宁斯:人文背景:精英文化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