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节 国际纪录片视野中的卡普拉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时代特征、特有的社会矛盾和冲突。纪录电影史上每一部直接参与社会政治的纪录片都是创作者的个性与历史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把卡普拉的纪录片创作放在世界纪录电影史中来看时,我们可以发现,作为直接参与社会政治的纪录片,卡普拉与之前这类影片的其他导演有着明显的师承关系,同时也存在许多复杂的差异,这些共性与差异正可以体现出纪录片参与社会政治的特殊功能,以及卡普拉纪录片所处的独特的时代背景、民族特征和他个人的创作风格
卡普拉与维尔托夫
卡普拉与维尔托夫的纪录片在参与社会政治这一点上有着鲜明的共性,纪录片参与社会的功能体现得尤为突出
1919年苏联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苏联成立了国家电影委员会,电影工业开始国家化。与此同时,纪录片创作开始基于俄共宣传政策的主导,出现这一时期特有的 宣传电影 ,纪录片成为这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宣传的有力武器。巨大的革命热情激发着这个时期的苏联艺术家开始把艺术表现和社会信仰结合在一起。维尔托夫是这一时期宣传电影最出色的代表。纪录片在这个时候第一次成为了社会宣传的工具。维尔托夫曾说: 电影应当出其不意地抓取 生活 ,然后运用蒙太奇在意识形态指导下重新组合。
维尔托夫与卡普拉处于不同的国家和时代,但他们的纪录片创作实际上都肩负着相似的一种责任:集体认同感的建立。集体认同感是国家意识形态的表现方式,它是在共同的利益、共同的信仰、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目标基础上的一种个人对集体的归属感。①维尔托夫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划时代的历史变革时期,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刚刚建立。电影应该怎样树立共产主义新楷模?应该怎样从中产阶级的传统中解脱出来,建立一套全新的共产主义文化体系?这种楷模和文化体系的建立,从深层次讲就是一种集体认同的建立。
而卡普拉也处于一个亟待建立 集体意识 的社会环境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并未参战,战争离美国似乎十分遥远。珍珠港战役之后,美国参战,但战争并未波及本土。美国的参战,让这个国家立刻需要寻找牢固的群众基础,需要建立全国上下的民族凝聚力,这同样是一种集体认同样是一种共同的信仰、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目标基础上的个人对集体的归属感。但此时美国的现实是:美国民众对战争一无所知,甚至报以排斥的态度在他们认为,战争根本与自己无关,他们抱着深度孤立主义的态度,不愿意与其他国家结成同盟,同时还对政府的宣传抱有很强的怀疑心理。如何团结全民的意志,让他们明白,战争,是为国家而战,是为民族而战,同时也是为自己而战,在民众中建立起一种共同的价值观。 集体意识 的建立成为当务之急。与维尔托夫一样,卡普拉同样以纪录片的形式担负起了这样一种责任
但他们的创作手法截然不同,维尔托夫主张出其不意地抓取生活,原生态地展现生活的碎片,而卡普拉的纪录片中许多镜头经过精心的设计,甚至带有深刻的寓意,有着强烈的叙事性和戏剧性;维尔托夫十分强调镜头之间蒙太奇所造成的张力,而卡普拉则强调叙事结构的缜密,镜头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解说词的煽动性。但从创作动机来讲,卡普拉和维尔托夫都是要在特定的社会氛围里建立起一种国家 集体意识
链接:《真实的风景:世界纪录电影导演研究》

大师的天空:《真实的风景:世界纪录电影导演研究》
汉弗莱·詹宁斯:诗化的结构
汉弗莱·詹宁斯:表意性的视听语言
汉弗莱·詹宁斯:结语-《纪录电影导演研究》
用好莱坞的方式记录战争: 弗兰克·卡普拉
卡普拉与重大社会问题纪录片
卡普拉与美国社会问题纪录片
卡普拉故事片创作为纪录片创作铺路
卡普拉:故事片创作带来的影响
卡普拉:特殊的时代背景
卡普拉:战时美国纪录片的责任
卡普拉:个人创作与社会责任结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