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个让人百感交集的 故事 。第一次看时,一群朋友讨论中,便有人认为托杨的下场,是因为他偷了母子俩的真情,偷了孩子的 梦想 和信念,为此受到惩罚。
当然电影本身,可能另有寓意 对 父亲 的期望与幻灭,跟前苏联经过特定时期后,人们的幻灭感交融在起。从一个伤心欲绝的孩子的视角,来写渴盼、期望与失望,非常 感人 。类似于中国古代文人失意时,常常用美人香草的比喻来托物言志。写美女等不到心上人而伤心含怨,那比写一个糟老头子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或忠心耿耿而不被赏识,要美丽动人多了。
不过,若抛开政治不谈,只看 人物 ,那么在电影带来的感动之外,别有发人深省的心理学意义;比如说,失望感该由谁来负责?
链接:《电影与心理人生》

谭洪岗《电影是最好的心灵鸡汤》(推荐序)
感受生活,热爱生命(自序) 从电影《点虫虫》谈起
《电影与心理人生》封底书荐节录
《电影与心理人生》致谢
生命中飞扬的喜悦一电影《音乐之声》专题
纯真与挚爱 电影《ET外星人》 |
|